优质文旅产品让生活更美
2024-02-17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4日讯(记者 魏金金) 作为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的重要板块,“第十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3日在京举行。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文化领军企业、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聚焦产业热点、整合优势资源,洞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不断提升文化企业融资获得率
“文化产业是北京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十四五’目标明确提出北京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金融创新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新动能、新支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姚力从加强政策引领、加大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推进银企对接、加快示范区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据悉,今年1-7月,中国人民银行带动辖内中资银行累计向文化企业发放贷款813亿元,7月末贷款余额1917亿元,有贷户数同比增长15.5%。
“我们也发现,文化产业由于抵押物和担保不足、收益不可预见等原因,传统金融与其融合还存在不畅通,不匹配的情况。”姚力谈到,下一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继续联合市区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完善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与相关平台的合作对接机制,继续发挥央行政策资金和财政资金的合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抵质押模式,开发知识产权贷款、信用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园区推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措施,不断提升文化企业融资获得率,为首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文化金融融合是多维度的融合创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4%,居全国之首。2020年,北京市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全年实现收入14209.3亿元,同比增长0.9%。同年,北京文化产业私募股权融资规模、挂牌新三板文化企业融资规模、上市文化企业IPO融资规模均列全国第一。在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主任刘绍坚看来,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促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
刘绍坚谈到,北京市通过创新“投贷奖”“房租通”风险补偿金等文化金融政策,成立“文创板”公司,引导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杭州银行等金融企业在京设立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持续举办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和一系列文化金融峰会、沙龙等重点活动,不断促进文化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发展。“今天的文化金融融合创新,不仅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创新,而且是学术理论的融合创新、发展观念的融合创新、升级实践的融合创新、国际借鉴的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文化金融融合,必将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文明全面进步提供重要的现实探索和经验总结。”
正本清源 三大趋势开启发展新景象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杭认为,伴随人工智能、医药等技术的发展,人的可支配自由时间正不断增加,未来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休闲消费,文化产业发展长期向好。当下,各部委对未成年人游戏、艺人行为、饭圈文化、网络影视等细分领域的监管不断加强,这正是产业发展“正本清源”之举,对于规范文化市场运作、打击不法内容等具有积极意义。
陈杭表示,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三个基本趋势,一是拥抱更高质量的内容,二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结合,三是文化与消费的深度结合。在内容方面,供给端已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行动,如深挖中国传统元素,贴近主流文化生活,注重艺术细节,打造工匠精神,通过技术推动产品创新,限薪、限古、限集、限俗等系列政策护航,使得精品内容得以不断提升。在需求端,渠道融合的加强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也都在倒逼高质量内容的生产。
谈及文化与消费的深度结合,陈杭认为,目前,Z世代已经成为新消费的主力军。从完美日记到安踏、李宁,再到故宫文创,这些产品的火爆,无一不彰显了国潮来临。“类似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并不是更被西方文化所统治,反而是有更强的民族自信心。”
北京市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榜单(第十榜)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会议期间还发布了北京市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榜单(第十榜)。据悉,自2012年起,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榜单已连续九年发布,截至2021年8月,入榜企业共披露融资金额515.45亿元。今年推出的最具投资价值文化创意企业,是从金融机构、文创园区和专业投资机构举荐的300余家文化企业中遴选出的,涵盖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体育、动漫、互联网大数据、广告传媒、IP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目前,这一榜单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文化产业投资者的重要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东城区与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在会议现场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在鼓励区域内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加大区内文化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搭建文化金融服务合作机制、研发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扩大文化金融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等八个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这也是高标准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