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敏
今年“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各地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游客。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5月18日《人民日报》)
历史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将历史文物置于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的高度去对待,这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体认,也是对文化火种的呵护、对历史的尊重。因此,我们要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让文物“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博物馆里的文物只是一个静止的存在。殊不知,这些历史文物却寄托着文化血脉的传承,更应该让文物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进而绽放出时代风华。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等越来
千百年来,历史文物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并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守住了文物就守住了文化的魂,守住了人类的根。当然,对历史文物的最好保护,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在新时代释放更耀眼的光彩。
在历史文物中,除了考古类文物外,红色文物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组成,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件革命文物、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红色血脉。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共一大旧址、李大钊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展馆成为见证百年党史的红色地标,很好地发挥了铸牢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各地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利用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讲好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