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预防“悲秋综合征”需要社会共同参与

时本

2023年10月16日08:33 来源:北京青年报

立秋以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就诊人数明显增多,较前增加了20%左右。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陈红梅提醒: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时段,公众要注意识别不良情绪,警惕“悲秋综合征”发生。萧瑟秋日,该如何保持稳定的情绪,怎么应对“悲秋综合征”多发趋势,是社会面临的一道考题。

“悲秋综合征”不仅近期在北京呈现多发趋势,而且其他不少地方同样如此。比如在西安的一些医院也出现了较多患者。有调查显示,抑郁症在一年中以秋季发病率最高,一般年份可达35%。“悲秋”不再仅是诗词里的感伤,而是民众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

秋天容易出现精神与心理疾病,首先与自然环境有关。秋天落叶飘落,春夏季满目的绿色和盎然的生机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萧瑟,几许凋零。也因为“过了中秋就是年”,秋风微冷,大雁南归,让人易生离别之感。且很多人又将面临“过年是否回家”等选择,容易勾起乡愁。入秋后光照减少,导致人体激素分泌、睡眠节律出现变化。且秋燥仍在持续、花粉又来添乱,气候干燥、夜晚难眠、频繁过敏等,都容易让人心情低落。

从社会环境来看,秋天是冲业绩、抓工作进度的季节,“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等做法,成为很多单位或明或暗的行动,评比检查、查遗补漏接踵而至,职工压力大,频繁加班,心理容易“感冒”。接近年底,人们喜欢预判一年的收获,若是歉收,有人会顿生懊恼,有人则感觉“今年白活”,压力可想而知。

预防“悲秋综合征”,个人要学会给心情“放秋假”。事物发展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你若努力了,纵使结果未及预期也应原谅自己。乐观是最强的动力、最高的素养,埋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与其深陷情绪的泥淖当中,不如重新整理心情,认真总结提升,明年从头再来。

“悲秋综合征”多发,还应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在秋季,学校要尽量多开心理课、多进行心理辅助,给予学生多一些心理呵护;用人单位在抢抓进度的同时,也不忘给职工少一些压力;秋季“情绪病”高发,医疗机构要增加心理与精神门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和家庭医生等,更应将预治“悲秋综合征”当做上门服务的重点内容。针对“悲秋”的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也应加速推进。

“悲秋综合征”受到重视,是社会更加重视心理与精神问题的体现,意味着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和具体,这对提升民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大有好处。但若想将“悲秋”变“喜秋”,不仅个人要做好维护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且还需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更有效的预防和干预举措,让民众多些收获的喜悦,少些凋零的愁闷。

不仅秋天如此,一年四季甚至一生一世,都需精心呵护好民众的心理健康。

 
(责编:郝帅、杨迪)
 
 
推荐

红旗渠精神永在!

2022-11-03

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

2022-09-04

习近平:当前经济工作的

2023-02-16

优质文旅产品让生活更美

2024-02-17